淡墨凝魂黑土情
——记我省著名的青年画家汪德贵

图为黑龙江省著名的青年画家汪德贵 崔柏 摄
汪德贵,1962年生于我省的古堡双城市,他十几岁时就酷爱中国画,后毕业于吉林省艺术学院,曾拜师著名画家孟昭斌、曾密学习写意花鸟和水墨山水画的创作。这位来自黑土地上的画家以他热烈奔放、激越雄强、浑然大气的独有的笔墨交响常常让他的中国画作品“语惊四座”,也常常使得在书画笔会现场的观者唏嘘不已,对他的画技啧啧称羡,击节叹赏。
几十年的辛苦创作锻造了画家的灵魂。齐白石曾说“天道酬勤”,张大千则认为,艺术上的成就并非人们所说“三分功力,七分天资”,而恰恰相反,需要的是“三分天资,七分功力”。他们都强调了下苦功的重要性。汪德贵正是自幼年即勤学苦练,吸收各家之所长,得到诸多名师的指导,掌握了“笔迹周密,紧劲联绵”的中国画勾勒技巧。
汪先生以现代艺术的求新精神,精心营造画面的磅礴气势,一扫富贵媚俗、荏弱萎靡之颓风,令人耳目一新。读汪先生的作品,无论是花鸟、人物、山水都体现是其娴熟的绘画技法。泼墨与线条巧妙的融合,整体画面渲染的恰到好处,近处山石的大块飞白,树干的明暗关系,山石的大小对比,都体现了作画者的潇洒、奔放,没有丝毫的怯懦和琐碎之笔,运用传统的中锋线条,自由流畅,舒缓有致,使得画面的整体造型具有稳定的力度,富有强烈的节奏感,表现了作者艺术的气度、魄力和勇气.
汪先生的成功,更在于他的不断创新。他的中国画作品都融入了他的理想、他的追求、他的祝福和他的梦幻,这就使他的作品具有高雅的文化品位。
读汪先生的作品,既如水彩一样的透明流动,又如油画一样覆盖厚涂,丰满、厚重,又能体现水彩的明快清澈、重而不浊、清而不浮、运用得当。墨法淋漓而不臃肿,墨色灵活、浓不凝滞、淡不浮薄。完全体现魔力墨色的浓、淡、干、湿、黑等的丰富变化,使墨色互为渗透掩映,达到水晕墨章、滋润鲜活、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。
“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”,这是著名绘画大师吴昌硕先生对自己的评价,多年来汪德贵也一直临摹吴先生的绘画精髓,并且不断发展创新。读汪德贵先生的作品,能够体会到他作画时内心的激动,黑土地赋予了他无限的激情,无论是田间的农作物,还是山上的野花,林中的飞鸟都能激发他的灵感,捕捉物象的形态,感悟黑土地和大自然是如此的巧夺天工。
以崭新的创作融入了新的生命。汪德贵先生的绘画作品是有目共睹的,他的作品曾多次参加黑龙江省和全国的美术大赛,先后获得过黑龙江美术协会成立五十周年书画精品展获优秀奖、黑龙江美协首次水彩画大展获一等奖、中国美协扶贫优秀书画大展、第四届郑州名家山水画展、纪念孔子诞辰2550年济南优秀书画大展。其中他有几幅代表作品被北京军事博物馆及国内外书画大家所收藏。
峰高无坦途,艺高无止境。对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,也注定是艰辛的,汪德贵用他的作品印证了他的艺术人生,在这条道路上他还会继续走下去,以诠释他的绘画之梦。 (木白)

图为汪德贵的绘画作品。

图为汪德贵的绘画作品。

图为汪德贵的绘画作品。

图为汪德贵的绘画作品。

图为汪德贵的绘画作品。

图为汪德贵的绘画作品。

图为汪德贵的绘画作品。

图为汪德贵在与收藏画廊的客户在交谈 崔柏 摄